♦幾何印紋陶罐
舊社時期的代表性陶罐,噶瑪蘭人利用蘭陽平原地底細滑的黏土,以手捏塑製作陶罐。外型特徵為侈口鼓腹圜底,陶罐表面佈滿各種紋飾,本遺址共發現25種以上的幾何紋飾。
▲幾何印紋陶罐
♦壓印紋飾金箔片
墓葬內發現,帶有閉眼人臉模樣,是本遺址的一大發現。
▲壓印紋飾金箔片 ▲本校校務顧問呂秉承測繪
♦魚形金屬編物(俗稱金鯉魚)
陪葬品,以銅質金屬線纏繞而成如魚形狀,佩帶於脖子上。本遺址共 出土3具,其中,一件長達50公分、寬處達8.2公分,以銅線編為波浪狀、 層層相疉具有彈性,噶瑪蘭廳志也有紀載。
▲魚形金屬編物(金鯉魚)
|
▲噶瑪蘭廳志的 金鯉魚相關記載 |
♦木製文物
本遺址因環境特殊,保存了部份的木質文物,較重要的為木鏟,長97.5公分,刃端略缺脫,鏟部與柄部相接處較厚,推測為農具之用,在台灣考古遺址中罕見出土,極為珍貴,對以「農林」立校的本校而言,更是意義非凡;而另一件木質圓形雕板,長8.9公分,正面有紋,雕刻出二道帶狀同心圓折線紋,甚具南島風味,相當特別。
▲長97.5公分的木鏟 ▲木質圓形雕板
♦裝飾品
舊社時期出土的裝飾品有瑪瑙珠、玻璃飾品以及金屬飾品三大類,其中,瑪瑙珠以六角管形最多,且蠟質光澤只出現在梭形珠;而玻璃珠種類和數量較多,顯示對外關係相當密切。
|
|
▲各式裝飾品 |
|
資料來源及照片提供:宜蘭縣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