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夥伴、在地服務】地質講堂:GIS在考古學的應用—以宜蘭縣丸山遺址為例 回顧
近年來,考古學廣泛的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在考古遺址調查及分析上,這與空間分析在考古學的重要性息息相關。GIS的誕生促使考古學者可以更有效率來分析大量的空間資料,讓視覺化地理資訊變得更可及,也刺激考古學追問不同的問題。
本演講著重討論GIS如何運用在分析宜蘭縣丸山遺址的資料及其可能有的意義。丸山遺址為國定考古遺址,其主要的發掘於1990年代末期進行,產生了大量的考古資料,由於這些豐富的資料,讓我們對於這個社群有初步的認識,而GIS的運用更進一步讓我們可以從空間的概念來嘗試探索人群彼此間的互動樣態。
GeoMemo心得
土木工程學系學生A
此次的演講結合了考古和GIS來輔助及應用,透過現代科學的便利性來增加工作任務上的精準性和效率。演講者也十分專業地評細解說,能以相對好理解的方式去呈現,讓丸山遺址所發生的事活靈活現。
土木工程學系學生B
沒想到 GIS 對考古學有這麼大的作用,看到老師透過 GIS 調查丸山遺址,從中看見祖先生活的痕跡,像是他們使用的器物、工具,遺址中物品的數量、位置,可以推測可能的生活活動、在當地的生活時間長短。而且相似的物品(如陶器等日常用品)在每個區域都有其差異性。總之,我覺得今天的演講很有意思,讓我稍微了解了考古的一些方法、祖先過去的社會形態,以及 GIS 在其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學系學生C
有幸聆聽考古學家江老師的演講,老師對丸山遺址的考古分析非常精細精彩,也清楚地說明了 GIS 如何應用在考古學中。柱洞群在GIS可以進行樣區的深度、距離、相對位置等多層次分析,從而推測出一個完整的遺址地圖,十分厲害。至於考古上的墳墓、器物的運用、玉器、人獸形玉飾等討論,也讓我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土木工程學系學生D
以前的我以為考古學在調查時,挖掘遺址是透過歷史資料來尋找位置,但講師提到,實際上有時候在挖掘公路時,會現場查看是否有器具或人骨等遺物,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我很喜歡講師在講解器具或使用古物時,總是強調這些只是推測,並且會補充說這些結論仍在持續研究中,不會斷言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