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Kavalan)的意思是「居住在平原的人」,是平原上原住民的集合名詞;噶瑪蘭也是宜蘭的舊稱地名,西班牙人、荷蘭人、漢人、日人等外人在記錄噶瑪蘭人的最初,就以同一個名字稱呼這片土地。宜蘭農校遺址所記錄的,便是當初居住在平原的人-噶瑪蘭。
噶瑪蘭人是蘭陽平原漢人入墾前的原住民族,母系社會、天性樂觀、崇尚自然、親水諳水、善於航海的噶瑪蘭族人,後因漢人爭地壓力而逐漸南遷花蓮、台東等地,人口約1,400餘人,為台灣原住民第11族,不僅族群意識強烈,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祭儀也都十分鮮明,噶瑪蘭族語至今依然被該族族人保存使用,同時他們也已經編印噶瑪蘭語辭典、語法等教材,做為學校鄉土教材。
噶瑪蘭人的「香蕉絲織布」,是當今臺灣原住民族當中唯一以香蕉纖維編織的民族工藝,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